202312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修订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第45项,进一步释放了产业发展政策新信号。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自2005年首次指定发布以来,一直是指导我国产业发展战略导向的“风向标”,是引导社会投资方向、政府管理投资项目,制定实施财税、信贷、土地、进出口等政策的重要依据。《目录》作为一项基础性、综合性产业政策,涉及行业多、涵盖领域广,自制订发布以来,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赋能 人力资源服务业效应不断凸显

     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为劳动者求职和职业发展、为用人单位招聘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服务的现代服务业重要门类,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对于促进社会化就业、更好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赋能,效应显现。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禀赋,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发展,在创新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取得了显著效应。近十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持续健康向好发展。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3万家,从业人员104.2万人,年营业收入超2.5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3.1倍和4.4倍。当前,全国已有26个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36个国家级人才市场、12个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以及一批富有特色的地方人力资源产业园,助力行业向集聚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力资源流动更趋活跃、流动配置机制改革全面深化、人力资源活力竞相迸发。市场在人力资源流动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加强,政府作用和宏观调控机制更加健全,以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和创造力的政策效应不断显现。我国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人才资源规模、科技人力资源以及研发人员数量等指标居全球首位。

鼓励发展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相适应,我国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200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发展人才服务业,完善人才资源配置体系”。2011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首次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入国民经济行业独立门类和鼓励发展类产业范围。2014年,国务院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域。2018年,国务院颁布《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将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确立为各级政府的法定职责。2019年,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式成为国民经济统计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十大门类之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单列为国家鼓励发展类产业。期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安徽、山东、广东、重庆等地出台了行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2个省份出台了产业扶持政策,12个省份设立了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人力资源服务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重要门类、现代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不断巩固并持续提升。在最新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被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第45项,进一步明确了产业的鼓励发展方向:

1.招聘、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培训、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含薪税事务服务、福利事务服务、社保事务服务等)、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务代理,就业和创业指导、灵活就业服务等人力资源服务

2.人力资源数字化建设及数据安全管理

3.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等平台建设

4.人力资源市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5.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信用体系建设、品牌建设

从“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激发人才动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二十届中央财经委第一次会议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作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为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从“人力资源服务业”到“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服务业”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2019年10月30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将人力资源服务列入鼓励类,而且将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2023年12月27日,国家发改委进一步明确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的鼓励发展产业方向,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将迎来更大利好和机遇,也可以预见,未来的人力资本服务业将会出现更多的服务机构和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会涌入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各地也会涌现出更多生动的实践案例,将为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注入新的活力。

“人力资本创新发展先导区”,重庆正在加速度

      2023年年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地方政策制定加快推进,重庆是全国较早出台地方执行政策的省份。重庆发布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共25项内容,从总体要求、壮大市场主体、优化提升服务供给、建强产业发展平台、增强创新发展动能、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夯实行业发展基础、优化行业发展环境等8个方面出台了具体内容和细则,对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明确了目标、举措、政策、要求。

      重庆市创新提出推动建设“人力资本创新发展先导区”,文件明确了推动建设“渝快聘”网络招聘平台、人力资源服务线上综合体等内容,并且结合近两年来“人力资本联盟”运行情况,创新提出推动“人力资本创新发展先导区”概念,明确人力资本深度开发、人力资本产权交易等产业发展新方向,为推动重庆市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实现人力资源服务业向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服务业扩面绘制了新的路线图。

   重庆市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走到了全国前列,2022年9月,成渝金融法院正式落户重庆并揭牌,金融交易规则、机制进一步完善。早在2015年,重庆就启动了人力资本理论概念研究工作。2022年重庆获批建设国家数字经济人才市场,进一步推动人力资本理论和实践创新,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覆盖省域范围、细化到实际个体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估体系。2023年10月9日,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浙商银行重庆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个人金融服务、推动人力资本证券化等创新金融服务研究、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服务、推出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产品等12个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探索金融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才创新创业、社会保障等人力社保工作的创新开展。近年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鼓励四川省、重庆市开展人力资源服务创新试点,持续推进人力资本证券交易所等系列课题的研究。

  12月16日至17日,以“才聚新重庆·共创新未来”为主题的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成功举办。大会期间举办的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专项活动中,由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与重庆市人社局共同研制的《长江经济带人才发展蓝皮书2022》正式发布,这将为建设“长江人才带”和“人才走廊”提供理论方面的研讨和指导。

      随着中国迈入人力资本服务新时代,人力资本服务业已然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各人力资本机构应该加强人力资本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嫁接到现代人力资本产业生态体系中来,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服务体验,为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贡献力量,支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中国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 袁羽钧 )

 

【长江新观察】“人力资源”到“人力资本”,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释放产业发展政策新信号

2024年1月2日 13:26
浏览量:0